2011年10月23日

〈專訪 / 音樂:張鐵志深度訪談張懸〉摘錄


  • 我的心態很簡單,就是說我是個創作者,我不是不小心寫出了歌,或者是開心才唱 歌,而是很認真去做我想要做的東西。


  • 我認為流行音樂應該與社會做最強的連結。哪怕是一種逃脫,是一種反抗,一種對社會的拒絕,或者鼓吹現今價值,它都應該要跟社會有連結。你的生活型態,你音樂切入的角度,其實從來都沒有離開過社會,你做的音樂就是你的生活態度,不是嗎?


  • 你要去問一個創作者你現在是主流、非主流,你現在是什麼想 法,你要怎麼度過這個階段,但真正能完成自己音樂天命的人,這些東西都是不可能在當下很清楚的;要回過頭來,別人和自己才恍然大悟。那種講得出那種了不起 的 slogan的人,就是把自己的人生當成廣告在播。


  • 音樂圈每一次都會有處女情結, 就是保留青春期然後把它變成標本。但我覺得這樣不太好。既然我看待音樂其實是要表達人生各個階段,活生生的樣子,我怎麼會甘心去複製標本這件事。
  • 「我曾經去慈濟當過一小段時間的志工,在一些社運場合唱歌,就很認真在想說,我對於勞工或原住民的這些東西如何能轉到我自己的創作上,如何才能夠不欺騙自己,真誠的把訊息傳遞出去。


  • 後來我的結論是,我不能夠把他們當成一個主題去了解。我想做的不是紀錄片。我沒有辦法用他們的狀態去敘述他們真實而血淋淋的東西,不管是快樂還是悲傷。這 些都是台北市中產階級的小孩子揣摩出來的東西,它還會有一相情願的保守。即便我有同樣的關懷,但我不是那個人,我不能站在那個地位,否則只會讓人覺得那個 東西是假的。」


  • 嗯,不管是男女相處或人際關係這上面,大家在相處的時候,都會有一種比較偽善的東西。我也常會這樣,就是說好啦我不跟你爭了啦,但這其實並沒有真的接受這 個事實,只是想要逃避那個尷尬的狀況。然後你會產生一個防禦性的心態,於是人際關係就會越來越僵住。可是我們還以為我們都在體諒別人。這就是一種鄉愿。


  • 當事情,當你真的無法跟這個人有所交集的時候,你會得到一個答案。不是藉由不斷的退讓或解釋,導致你到最後對人都沒有了信心。



來源:〈專訪 / 音樂:張鐵志深度訪談張懸〉2009年07月25日


  溫書心散,突然心血來潮到面書看從前的照片,和自己寫的NOTES,就看到這篇。我終於接受自己是個思考慢的人,唯有不斷重讀才能好好消化。張懸的訪談。

沒有留言: